浏览:211 翠友:如初 Time:2023-03-23 00:18:56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行了一次选后大典。明为依照光绪皇帝本人意愿选择妃嫔,实则是慈禧太后本人乾坤独断。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行了选后仪式。明按照光绪皇帝自己的意愿选择妃嫔,但实际上慈禧太后本人是甘昆一意孤行。
(金飞)
在这次选后仪式上,慈禧太后将皇后的称号授予她的侄女叶赫那拉-玉龙。前右侍郎昌绪的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被指给光绪做妃子,也就是后来的金妃和妹妹珍妃。
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妃子太多会影响侄女日后的宠信,所以只让她做了两个妃子。
次年,1889年。清朝为光绪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清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皇帝婚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女子出嫁要附赠礼物。从普通百姓到帝王之家,都遵循这种礼制。
金妃嫁给光绪皇帝时,也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其中一个就是稀世珍宝——翡翠白菜。
翡翠白菜是用一块天然的玉,经能工巧匠打磨而成。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工匠顺应材料天然的色泽,以这块玉的深绿色部分做成白菜叶,白色部分转化为新鲜、包含水分的白菜茎部。然后又借助这块玉的其他颜色部分雕刻上了螽斯和蝗虫(寓意多子多福)。如此一来,这颗白菜瞬间有了灵性,瞬间即有了田园气息。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珍贵艺术品。若以文物价值来计算,翠玉白菜已是无价之宝!大白菜是由一块天然玉石制成的,由技艺高超的工匠打磨而成。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顺应材料的自然颜色,工匠将这块玉的深绿色部分做成白菜叶,白色部分则转化成新鲜且含有水分的白菜茎。然后借助这块玉的其他颜色部分,雕上了螨虫和蝗虫(寓意多子多福)。就这样,这颗白菜瞬间变得有灵性有田园气息。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件奇妙而珍贵的艺术品,如果以文物价值来计算,玉白菜是无价的!
(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白菜)
金妃将其带入皇宫后,视为华丽的宫廷陈设盆景,以播种的形式立于珐琅盆景之上。下端设有灵芝木雕。翡翠有价值,灵芝寓意长寿吉祥,五彩景泰蓝让玉白菜永远鲜脆。
我们都知道,从晚清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王旗换城,你唱完我上台。
乱世,玉白菜的命运和整个民族一样跌宕起伏,前后几经易手。
1912年清朝覆灭后,根据与民国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协议》,民国政府同意溥仪、玉龙太后和晋妃继续住在故宫。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由于事发突然,溥仪等人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就被强行赶出了故宫。之后,冯玉祥宣布故宫所有公共财产归中华民国政府所有,并成立清皇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管故宫所有物品。并开始清点登记各种贵重物品,包括这颗珍贵的玉白菜。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也一直对这颗“白菜”垂涎三尺。幸好在有识之士的保护下,没有落入日寇手中。
1949年前后,眼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下令将故宫中的部分最珍贵文物秘密运送到宝岛台湾。如此一来,那些为了躲避日寇战火而先后几次转移到别处的文物再次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颠沛之旅。1949年前后,蒋介石下令将紫禁城里一些最珍贵的文物秘密运往宝岛台湾省。于是,那些为了躲避日寇的战火而数次转移到外地的文物,又一次踏上了漂洋过海的旅程。
(现台北故宫)
据事后统计,国民政府向台湾省送去了2972箱珍贵文物。而且,它们是当时故宫藏品中最珍贵、最精华的部分。可以说,台北故宫目前的珍品,比北京的还要差!
如今,翠玉白菜已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品,也是游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必去的摊位。
玉白菜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它经历和见证了清末到民国初年,再到新中国成立。
——————
题外话:
1.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玉白菜相当珍贵,但比起慈禧太后棺材里埋的那两颗玉白菜,还是相形见绌。
慈禧太后棺椁里埋的两颗玉白菜,比台北故宫的大,雕刻也更精致,上面的动物也更栩栩如生!可惜的是,这两颗珍贵的白菜在军阀孙殿英掠夺清朝东陵墓后彻底消失了。时至今日,这两颗“白菜”再也没有在世界上出现过。
2、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三件珍贵文物并称台北故宫“镇馆三宝”!2.翠玉白菜、毛丁公、肉形石,三件珍贵文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镇馆三宝”!
(肉形石)(毛公鼎)(肉形石)
(毛丁公)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简单说一下玉。老余有幸在90年代认识了西北和云南的两位珠宝商。一起讨论后,老余对“祖母绿”或“祖母绿”原石(赌石)有了初步的认识。之所以叫“祖母绿”,简单来说就是切割的“祖母绿”除了绿色,其他颜色都叫“菲”。当然,玉石行话要复杂得多,出处就省略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玉白菜”。所谓“玉白菜”,就是慈禧墓中众所周知的陪葬品玉西瓜和玉白菜。前面说过,翡翠的颜色虽然多样,但除了绿翡翠,其他颜色都是“菲”。就事论事,这一次主要说“玉白菜”。据老余上个世纪和一群珠宝商厮混时听说,玉石的初加工就是在原石上打磨一个或几个不标准的表面。这个过程在玉器店被称为“开窗”。打开一个窗口,我们就可以分析原石的质量,然后把它剥下来。所谓“剥”,就是把原石外面的一层沙皮打磨掉。当玉的内容全部泄露出来,就要完成工作了。渔民一直认为“翡翠白菜”的雕刻设计应该是杰作。白色卷心菜和绿色卷心菜有它们的头。雕塑家巧妙地将“祖母绿”结构的多余部分设计成几只昆虫,可谓“匠心独运”。更何况“翡翠西瓜”在未来的战争中会走投无路。相对于不可再生的翡翠原石,以及原石的结构属性和色质,这种“翡翠白菜”在战争中的动荡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无论北京还是台北,作为镇馆之宝的国宝“玉白菜”,至今仍保存在炎黄子孙手中。(图片来自网络)
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北京故宫。原因也很简单。台北故宫的东西是通过三次紧急运输从北京运来的。怎么可能大部分都被拿走了?
1948年,内战期间,国民政府命令故宫博物院挑选有价值的文物,用军舰运往台湾省。12月27日,首批772箱文物运抵基隆,其中故宫文物320箱。南京还命令故宫博物院院长把留在北平的文物装箱空运到南京,一拖再拖,以致一件也没带走。1949年1月9日,第二批文物运抵基隆,内含故宫文物1680箱。2月22日,第三批文物运抵基隆,其中故宫文物972箱。故宫博物院文物共2972箱,分三批运抵台湾省,这还不包括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馆的文物,也就是抗战前夕接收了部分南迁文物的中央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有11178箱文物留在南京,才得以运往台湾省。其中大部分于上世纪50年代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剩余的2000箱一直暂存南京至今。
1965年夏,台北故宫落成,运往台湾的文物得到了稳定的保存环境。
台北故宫有70万件,北京故宫有180多万件。规模之差,不是一颗星的几分之一。在质量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西周时期的毛丁公、玉白菜、快雪清帖、侄儿手抄本、冷帖、自叙帖、江上初雪、西山旅游图等精品。,而北京故宫有《清明上河图》、《平福帖》、《洛神赋图》。
文物运往台湾其实是有选择的,所以台北故宫的品类有明显的人为意识。古代青铜器和便于携带的书画占比较大,陶瓷占比较小。北京故宫有大量的品类,还有很多从来没有整理过,鉴定过,也没有还原在仓库里。
台北故宫过去似乎给人一种其文物更值钱的感觉,其实与台北故宫更好的宣传和文化创作有关。当然,也不能否认,无论带走什么,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产品。但近年来,北京故宫也重视宣传和文创产品,于是我们逐渐认识到《千里江山图》、《回帖》等珍贵藏品的极高价值。
中国人早就喜欢朦胧美,美女裸体的时候还不如穿一层薄纱。
好的和田玉看起来是不透明的(好粉),玉石对于和田玉来说要年轻很多(和田玉历史更久),所以也会有审美上的影响。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几十年前喜欢喇叭裤和三节皮鞋的人都不符合现在的审美标准。
所以清代的翡翠不是因为开采技术差(更好的生长水的材料开采不出来),而是文化审美取向的问题。古人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多了!
在清朝,在没有电动设备的情况下,加工一件作品需要很长时间,一颗玉白菜的加工时间需要半年到一年!所以今天作为镇店之宝也就不足为奇了,东坡肉在古代审美标准很高。所以今天的人认为很多人达不到古代人的审美标准,所以这两件藏品都可以成为镇官之宝,以提高这个文明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审美标准!一起认识自然,一起崇拜自然!下面这张图不容易知道,所以是杰作!比如水晶度高的黄蜡石就像老花样!顾名思义,一切顺利!1900年戈壁滩的大漠漆之花,泥石大漠漆中的轩辕剑,白如天边明月,能刺激石头生火,听起来像洪钟统一四海的国策!天下丰饶的金玉,一龙生九子的瑰丽表!伟人拜石为母的故事是五色奇石,包括自然龛下的观音佛像!它是宇宙之星。
肯定比真品差。
光绪皇帝后宫有三个女人。玉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金妃和甄妃是前右侍郎常旭的女儿,她们是姐妹。
金妃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女人,夹在玉龙女王和甄妃之间。更多时候,她就像一个看客,一个摆设。
可以理解为珍珍玩弄政治,她有取代玉龙女王,夺取政权的野心。这还不是全部。她还是想说服光绪皇帝,以维新变法的名义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然后成为一个真正能管自己事的皇帝。
当掌柜卖官很简单。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少了点伦理。贵妃在后宫虚荣,贪图享受。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花怎么办,只能靠光绪的宠爱做一些卖爵位、封号的事情。
卖官坏祖制,玩弄政治,已经越过了慈禧太后的底线。可以说,玉龙跟她斗,慈禧太后收拾她是必然的。
传说皇后为了报复甄妃,勾结李和甄妃宫中的宦官,将一个男人的靴子偷偷藏在甄妃宫中,企图污蔑甄妃有外遇。
还有一次,玉龙女王在甄妃礼服的材质上大做文章,说她礼服的材质和一个入宫的戏子一模一样。为此,振飞遭遇了法庭之战。
在后宫,甄妃不止一次遭遇宫廷争斗。据说她因为奢侈,穿了一件珍珠玉弦的旗袍,又遭遇了一场宫廷争斗,慈禧太后撞见了她。
慈禧太后的逻辑是,连我都不忍心用那么多串珠子。你是虞姬,这么奢侈,你要什么?想当女王?谁封了你?
真的是这样吗?
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的随葬品中,确实有一棵绿叶白心的大玉白菜,茎上雕有一只带翅的郭,还有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
可惜的是,1928年,孙殿英在清东陵洗劫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后,这颗独一无二的玉白菜就消失了。
所以,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品相最好的玉白菜,并不是慈禧带走的那颗。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玉白菜是甄妃的嫁妆吗?
后来珍妃下狱,把这件珍贵的宝物交给姐姐金妃,让她保存,于是玉白菜一直保存在永和宫。
唐回忆说,也许雍和宫太监的说法并不准确,但即便如此,这颗玉白菜也不可能是甄妃的嫁妆。原因很简单。当初两姐妹一起嫁给光绪,姐姐不可能有这么无价的嫁妆,但是姐姐没有。这是违反规定的。
但奇怪的是,在我侄女面前,金飞从来不说这玉白菜的来历?
金飞的生活更好。1924年,她前脚刚死在永和宫,冯玉祥后脚就逼宫了。
可能有人会问,溥仪出宫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件稀世之宝玉白菜从永和宫带走?
冯玉祥逼宫,只给溥仪两个小时收拾行李。溥仪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带走,根本顾不上这一件事。
好在玉白菜没有完全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还是挺难的。毕竟故宫经历了一段混乱时期。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玩故宫的宝贝,包括一些虚伪的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工作时间:8:3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